才服役一个多月 台千吨级巡防舰不堪风浪侵袭主甲板出现裂痕******
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由台湾国际造船公司(简称台船)打造的“海巡署”千吨级“彰化舰”才服役一个多月,主甲板就出现裂痕。
据台亲绿媒体《自由时报》8日报道,“彰化舰”于去年年底在澎湖海域执行任务后,发现主甲板左侧壁出现超过20厘米的裂痕,初步研判是因现场海洋气象恶劣(风力7至8级、阵风10级)且受侧浪拍击,将送厂维修。据称,台“海巡署”委托台船打造6艘千吨级巡防舰,第一艘“彰化舰”于2019年12月31日开工,2021年9月9日下水,但2022年7月连续发生进入船坞“坐墩”(舰体坐落在船坞内的坐墩上)失败导致叶片毁损,交船典礼不得不延后到同年11月16日。(环球时报)
上海首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白皮书******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中新网上海1月9日电 (王笈)近日,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国内首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皮书——《上海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(2018-2022年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系统全面总结上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。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、初心始发地,革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、内涵丰富,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 四行仓库抗战旧址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《报告》指出,上海不可移动革命文物(以下简称“革命文物”)主要呈现4个特点,即保护级别全、分布区域广、时间跨度长、建筑类型多。250处革命文物涉及全部4个保护等级,在上海各区均有分布,时间跨度长达150年,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占82%,建筑类型涵盖里弄住宅、传统民居、联排住宅、花园别墅、公寓大楼、公共建筑等,呈现出革命活动的广泛性、深入性。 《报告》指出,在上海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上海革命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夯实,展览展示水平和铸魂育人功能明显增强,革命文物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形成。 一是保护成效显著。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,对62处(占比24.8%)革命文物进行了各类保护修缮,经评估保存基本完好以上有198处(占比80%)。 二是利用方式多样。有114处(占比46%)进行了各类活化利用,改建为革命类博物馆、纪念馆,增设主题展览,设立纪念碑、纪念雕塑,融入公共空间等。 三是开放参观便捷。有146处(占比58%)对外开放,具备较为成熟的展示功能,参观体验良好。 四是宣传讲解多元。225处(占比90%)开展各类线上宣传,配备专兼职讲解人员,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 《报告》还总结了上海5年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成效。包括:注重顶层设计,工作体系不断完善;加强整体保护,革命文物焕发新生;提升展示水平,讲好革命文物故事;深化系统研究,阐释革命文物内涵;强化教育功能,发挥铸魂育人作用;拓展运用方式,助力文旅融合发展;加强宣传推介,提升传播力影响力。 陈望道旧居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据悉,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文物局将依据《报告》成果,对上海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施行分级分类管理,提出具体工作建议,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佰家富app地图 |